科技日报记者陆成宽
衰老是身体多个器官和生物层面共同发生的退化过程,其深层分子机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未解之谜。
7月25日,我国科学家在《细胞》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衰老的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利用超高灵敏度质谱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绘制出一幅横跨人类50年生命周期的蛋白质组衰老图谱。尤其关键的是,研究首次证实血管系统是人体衰老的驱动中枢,它在生命早期就率先偏离年轻轨迹,并通过释放特定信号,点燃全身衰老的烽火。
人体各器官是不是同步衰老?是否存在控制衰老的“总开关”?这些根本问题一直缺乏明确的科学答案。科学家们公认,衰老的一个关键标志是蛋白质稳态(即维持蛋白质正常工作的平衡系统)被打乱了。人体内有超过两万种蛋白质,它们是细胞的基础,精密调控着生命活动。因此,系统地绘制人一生中蛋白质变化的“全景图”,研究不同器官里蛋白质网络如何随年龄改变,对于找到衰老的真正原因和干预方法至关重要。
在这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团队、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研究员团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员团队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家印教授团队,合作创建了涵盖七大生理系统、13种关键组织的“蛋白质衰老时钟”,首次从蛋白质的角度,清晰展现了不同器官衰老速度的显著差异和动态变化。
研究发现,30岁左右是衰老的起点,肾上腺组织率先显现衰老迹象,提示内分泌失调或为早期驱动力。同时,主动脉也开始出现稳态偏移,进一步确认了血管作为“衰老先锋”的角色。到了45—55岁,衰老进程迎来一个关键转折点,这时绝大多数器官内部的蛋白质组成会发生剧烈、爆发式的改变,标志着全身器官系统性衰老的加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主动脉在这个时期的变化最为猛烈,其释放到血液中的衰老相关分泌因子的变化,与血液中蛋白质的整体变化高度同步,提示衰老相关分泌因子就像“信使”一样,把衰老信号从主动脉传播到了全身。
为了验证血管是衰老“指挥中心”的假说,科研人员重点研究了血管释放的关键衰老信号分子。研究结果证实了“衰老扩散”理论:局部衰老的组织(如血管)会释放特定的信号分子,这些分子像信使一样流到全身,驱动其他器官也跟着衰老。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研究衰老的视角——从关注单个细胞内部,转向了器官之间如何通过信号“对话”来传递衰老。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结合了蛋白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验验证,首次提出了“蛋白质平衡崩坏—血管指挥中心”这一新模型,为理解全身如何衰老提供了全新框架。
接下来,科学家们将利用绘制的“蛋白质衰老地图”,重点找出导致衰老的关键分子,并开发通过简单血液检测就能评估器官衰老程度的方法,以精准修复蛋白质平衡网络,为未来对抗衰老、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打下科学基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供图)